近期,加密交易平台Mystonks因冻结用户资金引发争议。该平台以"用户资金来源不合规"为由扣留资产,这一反常操作使其宣传的"美国合规"资质受到质疑。调查发现,Mystonks所谓的合规资质存在严重误导性,暴露出加密行业常见的合规包装套路。
Mystonks Holding LLC确实在美国SEC备案了Form D文件,但这份基于Regulation D 506(c)规则的私募豁免备案,仅允许向"经认可的投资者"募集57.5万美元资金。平台却将这份有限备案包装成面向公众的证券交易许可,涉嫌概念混淆。实际上,合法开展证券代币交易需要ATS或Broker-Dealer等高阶牌照,与私募备案存在本质区别。
Mystonks反复强调的MSB牌照,实质是美国财政部FinCEN的反洗钱备案,与资金安全、商业模式审查完全无关。该牌照申请门槛极低,通过中介即可远程注册,成为众多平台低成本包装合规形象的工具。当非美国平台重点宣传MSB时,投资者应当保持警惕。
Mystonks案例揭示了行业常见套路:先用低门槛MSB牌照建立基础形象;再将有限备案偷换概念为全面许可;最后利用信息差主攻海外市场。真正的合规需要高昂成本,包括牌照费、保证金和实体运营支出,绝非仅靠几份备案文件就能实现。
投资者需认清:合规是具体的法律事实而非营销话术。查验牌照类型、编号及监管范围,才能有效识别平台真实合规水平。在加密行业监管尚不完善的当下,这种辨别能力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