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随着GENIUS法案经特朗普签署生效,全球对稳定币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场热潮中,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创始人肖风与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孟岩展开深度对谈,指出当前讨论普遍存在脱离技术本质的认知误区,强调稳定币的发展必须回归区块链底层逻辑。
肖风指出,货币发展史经历了自然属性、法律属性到技术属性的三次嬗变。稳定币作为技术属性货币的代表,其价值由密码学、分布式账本等数字技术体系背书。"不理解区块链就做稳定币,如同穿新鞋走老路",孟岩以早期电商发展类比,警告传统金融简单平移业务模式将面临系统性风险。
肖风详细阐释了分布式记账法的革命性意义:从单式记账、复式记账到分布式公共账本,交易模式已从中央对手方清算转变为点对点逐笔结算。数据显示,采用新架构的加密交易所已实现7×24小时交易,而传统交易所受制于T+2清算制度仍存在运营瓶颈。
两位专家特别强调稳定币与RWA的可编程特性。一旦上链,这些资产将自动卷入DeFi借贷、流动性挖矿等复杂场景。肖风警告:"没有风险模型的稳定币可能在闪电贷攻击中瞬间崩溃,不透明的RWA资产可能污染整个链上生态。"目前链上安全环境堪称"黑暗森林",2024年DeFi协议TVL已达1900亿美元,同时智能合约漏洞、跨链桥攻击等风险事件频发。
孟岩指出,当前稳定币讨论存在严重的技术认知断层,许多传统金融从业者缺乏真实的链上操作经验。肖风建议采取"认知-创新-反馈"的实践循环,认为华人创业者应抓住范式转换机遇,在技术理解深度上建立竞争优势。据观察,香港已有数百家机构启动稳定币相关布局,反映出金融中心对新趋势的敏锐把握。
这场对话揭示了一个核心共识:稳定币不仅是支付工具,更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金融体系入口。随着美国立法破冰,2024年或将成为传统资金合规进入加密市场的元年,但行业必须警惕认知赤字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