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卿解读稳定币与RWA:全球监管新规下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5-08-19 04:01:55   关键词:稳定币,RWA,全球监管,跨境支付,数字货币

2025年7月18日,由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联合中央财经大学、清华大学主办的"2025鸿儒全球金融治理论坛"在深圳召开。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教授在开幕演讲中,针对稳定币与真实世界资产(RWA)的监管动态、市场影响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度剖析。

全球监管框架加速成型

张礼卿指出,2025年5月香港《稳定币条例》与美国《天才法案》的相继落地,标志着全球稳定币监管进入新阶段。数据显示,当前市值2350亿美元的稳定币市场中,90%以上仍服务于加密资产交易,跨境支付等实体经济应用占比不足10%。监管趋严可能导致80%发行机构退出,摩根大通已将2028年稳定币市值预期从1万亿美元下调至5000亿美元。

技术优势与风险并存

演讲强调,稳定币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支付即清算",跨境支付效率较传统渠道提升90%以上。但国际清算银行(BIS)报告指出,稳定币在货币单一性、弹性及完整性方面存在固有缺陷。2022年UST崩盘、2024年阿根廷银行冻结事件等案例,暴露出脱锚风险与系统性金融隐患。

美元霸权与人民币机遇

针对美国财长贝森特"稳定币将强化美元地位"的论断,张礼卿认为短期可能缓解美债压力,但长期或加剧美元贬值风险。对于中国而言,尽管境内加密资产交易尚未合法化,但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在海南、上海自贸区等地的试点值得探索。香港合规稳定币的发展,将为内地积累重要经验。

RWA:230亿美元市场的合规挑战

在RWA领域,全球规模已从2023年的50亿美元跃升至2025年的230亿美元。国内目前仅限联盟链试点,如协鑫能科光伏资产RWA等项目通过蚂蚁链在香港募资。张礼卿建议,监管部门需加快建立RWA通证发行标准,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拓宽企业跨境融资渠道。

本次论坛揭示,在跨境支付效率提升与金融风险防控的双重诉求下,稳定币与RWA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全球协同监管的基础之上。香港与海南等地的先行先试,或将成为观察中国参与这一变革的重要窗口。

加入# 欧意交易所 # OKX 创造无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