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开始效仿MicroStrategy,将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纳入核心资产负债表。这种新型"金融工程"通过PIPE、SPAC、ATM、可转债等传统金融工具大规模融资建仓,正在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PIPE(公开市场私募投资)成为加密储备公司快速融资的主要工具。SharpLink Gaming(SBET)宣布以4.25亿美元PIPE融资建立ETH财库后,股价短期内暴涨逾十倍。然而当公司提交S-3注册声明允许PIPE股份流通时,股价五个交易日内暴跌54.4%,暴露出PIPE模式的结构性风险。
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为加密储备公司提供了快速上市的捷径。Twenty One Capital、ProCap等项目通过SPAC合并进入公开市场,将比特币财库证券化。但这些公司往往缺乏实际业务支撑,估值高度依赖比特币价格走势,一旦市场情绪反转,极易出现估值泡沫破裂。
MicroStrategy通过发行可转债累计融资17亿美元用于购买比特币,其2021年发行的可转债甚至实现0%利率。这种"融资不稀释"的策略虽然降低了资金成本,但也使公司财务杠杆远超传统企业标准。IDEG报告显示,当BTC跌破1.75万美元时,MicroStrategy将面临账面资不抵债风险。
华尔街做空者Jim Chanos警告称,当前的"加密财库热"正重演2021年SPAC泡沫。投资者需警惕,这些公司的真实风险不仅来自加密货币价格波动,更在于其复杂的资本结构设计可能带来的流动性危机和股权稀释风险。